配资宝app官方网站
[编者按]“南行”,是一条承载着希望与使命的奋进之路。它指向广袤的全球南方——这片充满活力与挑战的土地,汇聚着人类发展的最迫切需求和最宏大愿景。北京大学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致力于分享中国和发展中国家治国理政经验,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培养政府管理高端人才。一批批南南学院毕业生带着在北大沉淀的知识、开拓的视野与深厚的情谊,在各自国家或国际组织的关键岗位,投身发展的第一线,成为照亮前路的点点“星光”。
在南南学院即将成立十周年之际,国家发展研究院组织青年学子对话南南学院毕业生群体,带着共同的发展之问,开启这段跨越理论与实践边界、连接本土经验与全球视角、融汇国内外青年智慧的深度“共研”之旅。
RalucaBoca是北京大学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2025届理论经济学博士毕业生,来自罗马尼亚。她在罗马尼亚获得法学本科和硕士学位,2020年,她开启了第二个经济学本科学习之旅。2022年秋季,凭借优异的学术背景和对发展问题的深刻关切,她成功进入北京大学南南学院攻读理论经济学博士学位。此前,她曾在罗马尼亚财政部门担任税务检查员,之后转入海关工作近六年,负责审计对欧盟业务,积累了丰富的跨境监管和国际规则实践经验。毕业后,Raluca将带着在北大的深度思考与前沿洞见,重返罗马尼亚海关核心部门,致力于将学术研究转化为推动国家贸易政策优化与经济韧性提升的实际动能。
Raluca在雁栖湖
从财政管理到贸易审计:经济学之路的初心缘起
Raluca的学术起点并非经济学,但从法学转向经济学的轨迹早有伏笔。“我曾梦想成为一名律师,”她回忆道,“但后来参加司法考试时准备不足,未能通过。”命运的转折点出现在竞争激烈的国家财政管理局招录考试上——这个涉及复杂财政政策解读与法律条规应用的考试,反而让她如鱼得水。得益于我在法学院打下的深厚基础,这次成功为她打开了通往国家治理核心部门的大门。
“工作中,我开始与数字打交道,这激发了我深入了解财政政策如何运作、经济体系如何运行的渴望。”教科书上的模型和现实中的反馈,常常存在令人费解的差距。当她转入海关,负责对欧盟贸易业务进行审计时,这种理论与实践的鸿沟感愈发强烈。正是这一差距,推动她系统性地投入经济学研究。她深刻体会到,仅靠法律条文已不足以应对全球经济治理的复杂性。需要运用经济学的思维工具,将法学与经济学这两个领域紧密结合,从而深度理解现代国家治理、有效推动政策制定。
Raluca的博士论文选题深深植根于她的成长背景和个人观察。在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小镇长大,父母也从事种植相关的工作,她目睹了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罗马尼亚盛产谷物和活畜等原材料,数据却显示本国大量进口同类商品。即便在1989年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后,这种贸易流向仍未改变。这种现实与理论之间的巨大反差,成为了驱动她研究的核心动力,也指向了国家经济安全和经济韧性这个深层次议题。
Raluca在北京大学
在导师余昌华教授的悉心指导和鼓励下,她将这份困惑转化为严谨的学术探索。她发现,作为欧盟主要原材料生产国之一,罗马尼亚却面临严重的贸易失衡,这削弱了经济韧性。她的博士论文聚焦罗马尼亚农食品部门的贸易悖论,采用扩展的国际贸易重力模型,系统分析了影响罗马尼亚加工农食品出口的各类因素,并对2007至2023年的贸易数据进行深入挖掘。研究发现,进口国的GDP和人均GDP对罗马尼亚农食品出口影响显著,经济因素、贸易协定和共同语言在国际贸易中作用突出。
Raluca创新性地将食品细分类别进行研究,选取面包、黄油和牛肉三个具体子类,揭示了不同于整体模型的独特洞察:乳制品出口显著受益于欧盟成员资格和区域贸易协定;面包出口因符合监管要求,特别是A210食品安全标准,显著增长;牛肉出口则从区域贸易协定带来的市场准入和标准化规范中获益良多。基于此,她提出了具体政策建议,包括加强区域贸易协定、与高GDP经济体建立战略联盟、投资供应链效率与物流、利用数字工具克服语言障碍等。研究还强调了法规协调的必要性,尤其在食品安全和认证程序方面,以改善市场准入和增强消费者信心。这项研究不仅为罗马尼亚破解贸易困境提供了重要思路,其方法论和对转型经济体贸易壁垒的深度剖析,对面临类似挑战的其他发展中国家也极具参考价值。
学业与家庭:双重身份下的平衡与突破
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Raluca第一年的博士学习都是在线完成的。身处欧洲,她必须克服巨大的时差挑战,常在凌晨两三点醒来参加统计学和中文课程。令人钦佩的是,她从未因此降低学习质量。她笑言,若自己只有20岁,可能会登录课程后关掉摄像头继续睡觉。但此时的她深刻意识到学习的机会来之不易,每一次课程或讨论都蕴含着可能改变思考维度的重要知识。这份对知识的敬畏和对机会的珍视,支撑着她熬过了一个又一个凌晨,高质量地完成了博士生课程。
Raluca与家人在南南学院
Raluca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在攻读博士学位的同时履行母亲的责任。她在博士期间生下小孩,目前孩子仅一岁多。“很多时候,我不知道是写博士论文更难,还是养育孩子更难。”她坦言,双重身份给她带来了巨大压力,“把幼小的孩子留在祖国由母亲照顾,只身前往中国,这对我来说极其艰难,是我遇到的最大挑战。”然而,她将挑战转化为动力。“对我们母亲而言,孩子就是力量的源泉。当孩子们长大懂事后,你会向他们证明,一切皆有可能。”
尽管困难重重,Raluca从南南学院集体获得了极大的支持。线上学习期间,身处不同大洲的同学们,共同面对时差与网络问题,建立起了一个互相理解和鼓励的虚拟支持网络。这种跨越国境的同窗情谊和默契支持,给了她莫大的温暖和力量。她也将学术之路的成功归功于家人,她在北大学习期间,母亲主动承担起照顾小孩的重任。正是全家人的同心协力、共同坚持,才使得她能够在学术高峰与家庭责任之间找到那个艰难的平衡点,最终完成高质量的博士论文。这段非凡的经历,不仅成就了Raluca的个人学术梦想,也为她的孩子树立了一个有力的榜样,生动地展示了学习是贯穿一生的追求,坚定的决心和有效的行动足以克服任何看似不可逾越的障碍。
对一切开放:重塑对发展的理解与罗马尼亚的愿景
南南学院的求学经历,深刻重塑了Raluca对“发展”这一宏大命题的理解。“这段经历让我不再将发展视为线性路径,而更像一块具体情境下由多种策略拼成的马赛克。例如,中国的数字乡村经验,或许能与罗马尼亚在高端食品加工领域的潜力以某种方式联结。”与老师和同学的深入交流,聆听他们讲述各自国家面临的独特挑战和本土化解决方案,常常使她豁然开朗。谈及罗马尼亚最需要解决的问题,Raluca认为是“确立国家在经济中清晰且积极的作用路径”。她主张国家应更主动地运用经济政策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建立更广泛的国际贸易关系,不局限于欧盟市场,更要走向全球。
Raluca(右一)与其他留学生
她也认识到,真正的进步需要保持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向他人学习的谦逊态度。积极参与这种融合理论实践、贯通全球视野与本土关怀的学习过程,正是她希望传递给未来学弟学妹的核心信息。“对每一个机会保持开放心态,即使过程可能并不轻松。因为在南南学院的学习不仅仅是完成一个项目、获得一个学位,更是一个让你突破自身极限的机会。所以,对一切到来的可能,说‘Yes’。”
RalucaBoca的燕园之旅,是一条从罗马尼亚小镇走向全球南方知识课堂的道路,更是一场不断“突破自我极限”的实践。从法学跨越到经济学,从海关实务升华至政策研究,她以严谨的学术精神解构了家乡的贸易悖论;在凌晨网课与育婴辛劳的交织中,她展现了非凡的坚韧;在南南学院的熔炉里,她将“发展”从抽象概念重塑为“马赛克”式的多元实践。她以亲身经历证明,“对一切开放”的态度是解锁潜能的钥匙,而国家发展的新路径,正蕴藏在对本土情境的深刻洞察和与全球智慧的主动联结中。这束来自东欧的“星光”,不仅照亮了她个人前行的方向,也为更多渴望“突破极限”的全球南方青年,点亮了前行的希望。
协调:国家发展研究院团委、南南学院办公室
图片来自受访者本人、南南学院办公室配资宝app官方网站
华林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